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社论丨改革监管体系,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9/1/3 点击次数:2341

随着中国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每年元旦和春节前后,有大量人会选择赴热带海岛或滑雪胜地旅游。这两项具有季节性的旅游需求在中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即海南与东北地区,当然,出国度假的人也很多。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其中,旅游业是轻投资、环境成本最小且增加就业岗位最多的绿色产业,同时,旅游也是中国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的主要消费领域,中国有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也有最多的旅游资源,理应改善消费环境,让旅游市场茁壮成长,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但是,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国人在国内旅游没有安全感,担心被欺诈。如果享受较好的旅游服务,则价格昂贵,与境外游相比,性价比太低。因此,最终的挑战是缺乏一个大众信任的旅游市场。

旅游业在部分地方的定位存在偏差。旅游资源是一些地方为数不多可以低投入、高回报的项目,存在“重开发、轻规划”、监管缺位等现象。景区门票经过屡次涨价,已经普遍过高,有的地方将旅游业视为“敛财工具”,一些地方甚至当成“主要产业”,即一切以政府盈利为目标。

同时,政府对景区资源往往过度开发,在缺乏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为了增加收入,经常随意性地增加新的收费景点或项目,导致布局更加混乱。事实上,即使那些收费昂贵、游客盈门的景点,政府也鲜有旅游设施的更新与投资,高负荷运转,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某些地方不仅垄断旅游资源的开发,就连旅行社的建设与经营都排斥民间和外来资金。因此,经常出现一些民间的黑导游、黑旅行社、黑商户等,想要分市场一杯羹,侵害游客利益。这种格局造成了一个恶劣的后果,即政府垄断了大部分与旅游相关的直接收益,同时,并没有肩负起监督市场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游客不仅要承担高门票,还要承受在旅游过程中消费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随时可能被宰。这种服务水平会通过游客口碑流传,一些具有明显 “旅游陷阱”的地域,人们就会绕着走,或者尽量减少消费。

当问题通过媒体暴露,地方政府只会通过运动式执法给舆论一个交代,日常监管依然缺失。政府并没有将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作为日常工作,可能因为旅游监管的职能和手段有限,再加上监管职能交叉导致的“九龙治水”现象,就会产生监管缺位,只有在出了问题之后,由政府实施联合执法行动才能运动式打击,这说明中国旅游市场管理体制严重落后。

我们认为,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解决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与居民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以及游客对旅游过程的美好期待与旅游服务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是扩大旅游消费、增加就业、发展高品质服务业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的旅游业供给侧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与国人的期待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们认为,首先,要改变地方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定位。旅游业不应该是政府垄断开发与运行的行业,政府应该从控制者变成服务者、监管者,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的饮食、住宿、交通、购物等市场,让更多的商户和个人受益,带动更多就业,让利于民。

其次,政府应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合理规划,扩大旅游业开放,尤其是引入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服务,让每个游客享受到确定性的市场服务水准、价格与环境。

其三,政府应该改革监管体系,形成日常监管,避免地下市场“抢掠型”服务。一些商户认为游客是“一次性消费”印象,认为“宰客”并不会影响下一位初次到来的游客买单,这需要提高惩罚标准,同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中国各地景区商品几乎都来自义乌,千篇一律显示出缺乏创造性的开发。整个市场均处于低端开发状态,这说明中国旅游业潜力巨大,也意味着企业供给能力太弱。

旅游市场亟待规范,政府、企业、商户不能只重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更不能把游客看作“挨宰对象”,应该进行长期投资,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在与境外游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上一条: 2019年农村土改进入攻坚期 宅基地改革成关键
下一条: 四大证券报寄语新年:中国股市2019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