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社论丨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定力,同时加强逆周期调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9/11/21 点击次数:255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当前,因为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出现了要求信用宽松的声音,尤其是在房地产业和资本市场等领域。一些人急切希望宏观经济政策回到保增长的时代,通过放水刺激经济增长。应当说,长期保增长培育的思维习惯与利益群体都过于强大,这些声音再现并不奇怪。

10月份的数据显示经济运行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10月份CPI同比上涨3.8%,通胀压力有上升的迹象;另一方面,当月PPI同比下降1.6%。一位知名的研究员得出一个知名的结论:当前的物价形势是通缩而非通胀,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本轮通胀是结构性通胀,主要是猪价上行带动CPI突破3%。他建议,“不能为了一头猪牺牲整个国民经济”,应该采取宽松的政策。

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近几个月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基数效应影响,并不意味着存在显著的工业品通缩压力。在10月份1.6%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所谓由猪肉带动的“结构性通胀”的观点看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涨价的不只是猪肉,各种禽肉等价格均被带动,并导致餐饮业出现普遍的提价潮。这使中低收入者的负担更重。

央行表示要警惕通胀预期发散,是基于历史经验。在存在所谓资产荒的时期,市场很容易因为某种商品供需受到干扰或者货币政策放松而出现商品炒作现象。比如今年年初的水果涨价潮,就是由苹果供给减少带动。在中国,资产价格或者商品价格上涨往往是爆发性的,而非渐进式的,房价的表现最为明显。

一旦在某个时刻放松货币政策,很容易被舆论解读为放水,而放水就会导致房价上涨以及通胀,这已经是过去多次轮回的故事,不断重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象。现在,楼市经历长期调控后,正处于蓄势反弹的关键时刻,如果施行信用宽松政策,资产价格与物价会因为放水信号而作出习惯性的强烈反应。

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发展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处于关键位置,应该守好水龙头,通过改革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结构性调整提供更好服务,并且,通过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金融风险。

因此,央行也在《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将继续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

当前的国际货币环境也不支持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美联储采取了降息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等政策,一些国家也出现了负利率现象,看上去中国货币政策有宽松的外部环境,应该跟随这股潮流,但是,这恰恰意味着国际金融环境的脆弱性不断加强,风险在不断加大。

国际金融协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球的债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50.9万亿美元,今年年底将超过255万亿美元。这种债务泡沫膨胀的速度不可持续。面对这种环境,央行在《报告》中强调,“主动维护好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这意味着,未来如果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中国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性。

11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15%,此前为4.2%;5年期LPR为4.8%,此前为4.85%。微小的变动表明,中国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的同时,也会尊重市场变化作出反应,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发出过强的信号。我国货币政策不断成熟,投资者也需要不断成熟。

上一条: 经济普查数据展现中国经济新图景:三产法人资产占比81% 吸纳就业大幅增长
下一条: 五位金融高管论经济时局:新一轮经济新动能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