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社论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合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9/12/14 点击次数:2702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明年的预期目标提出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备受瞩目。会议对明年的形势发出了预警,首先,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次,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宏观经济必须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做出一些变化。可以看到,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面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基调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但对其内涵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提质增效”,也就是钱要用在刀刃上,因此,在分配上要做出结构性调整,即一般性支出要压缩,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长期以来,中国行政开支规模较大。十八大以来持续缩减不必要的开支,现在,要继续大力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把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建设和民生改善,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防止反弹。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灵活适度”,相比去年“松紧适度”而言,“灵活适度”赋予了逆周期调节一定的灵活空间,同时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总体上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体现了稳健的特征,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保持灵活。

货币总量政策的成效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金融体系供给侧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的当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结构性政策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提高货币政策质量的关键。因此,会议还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也就是说,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次会议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变化是,强调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这个要求是基于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充分挖掘和释放,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杠杆作用,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首先,在民生需求方面,会议提到了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租赁住房等居住方面的改善;解决“一老一少”问题,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

其次,在满足基础设施短板方面,会议提出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其三,在满足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

其四,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可以看出,关键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满足民生需求、产业升级需求、基础设施需求等,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正是由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只要政策得当,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下一条: 美联储进入政策“观望期” 2020年或继续按兵不动